独得之见

成语:独得之见

拼音:dú dé zhī jiàn

解释: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出处: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例句:

出自:

顺其自然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注释:批:触;逆鳞:传说龙喉下的鳞是逆向的,触摸容易触怒。比喻臣下敢于直谏触犯君主或弱国触犯强国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典故: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人曰:‘寡人……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依恃险阻而不臣服。同“负固不服”。

否极阳回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着弊病,便羞恼成怒了。”

注释:失度:失调。虚与实失去平衡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典故: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文子文孙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众人做歉做好,劝了他们回去。众人也各自散了。”

注释: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把一天变成了一年。形容焦急的心情

典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台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把别人的长处看作短处,强迫别人改变。

龂龂计较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注释: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

典故: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萧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留中不出

清·沈葆桢《复奏洋务事宜疏》:“抑知片长末技,以备顾问,以供驱策,未尝不可。”

注释:犹言衣冠禽兽。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典故: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焦:干燥到极点。费尽心思,万分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