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前澈后

成语:通前澈后

拼音:tōng qián chè hòu

解释: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

出处: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例句:

出自:

乐往哀来

唐·韦应物《弹棋歌》:“履机乘变安可当,置之死地翻取强。”

注释: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同“引商刻羽”。

典故: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知道羞耻,已经接近了勇敢

础泣而雨

《韩非子·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注释: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

典故:《敦煌变文·降魔变文》:“贼臣逆子设阴谋,虑恐国破人消灭。”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

玲珑小巧

《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注释:廉直不贪,忠诚履行公职。犹言杀一儆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典故: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指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首丘之思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注释: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烧毁信符,打碎印章。

典故:《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阔:宽广。指天空广大,大地辽阔

从规矩定方圆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好女婿呀!这早晚还不起来谢亲,又不到师父处报喜,还在这里卖解儿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

注释:犹言痴儿騃女。 唐 白居易 《寒食夜》诗:“抱膝思量何事在,癡男騃女唤鞦韆。”参见“ 癡兒騃女 ”。好:喜爱;恶:讨厌,憎恨。爱惜生灵,不喜杀生

典故:《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肉眼:佛经中说有,天、肉慧、法佛五眼,肉眼为肉身之眼,也泛指俗眼;凡夫:指凡人。指尘世平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