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发奸摘隐
拼音:fā jiān zhāi yǐn
解释:指稀奇的事情。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同“残膏剩馥”。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干着你六问三推,生将我千刀万剁。”
例句:
出自:
《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泛指一般的小病或小灾小难。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两方面都愿意。
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
注释: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现常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孤立、静止、片面地议论。形容人数之多。 同“趾踵相接”。
典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梁书·张缵传》:“所以居宗振末,强本弱枝,闻古今之通制,历盛衰而不移。”
注释:形容时间长久。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典故: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且今日来代领印,出自圣裁,岂我贪权慕禄,而夺汝之兵柄耶!”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同“鸟散鱼溃”。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注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守:遵守;经:经典;据:依据。遵守经典,依据古训
典故:《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封建时代称皇家后裔。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六章:“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茁茁壮壮的。”
注释: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典故:《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贼人]只得招出实话来:乃是积年累岁遇着节令盛时,即便四出剽窃,以及平时略贩子女,伤害性命。”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