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折不扣
拼音:bù zhé bù kòu
解释: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犹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免学他嘲风咏月,污人行止。”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例句:
出自: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80章:“通电就职时列举四项方针:(1)停止内战,(2)外交上采取睦邻主义,冀达共存共荣目的,(3)……”
注释: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吵架不和窍:比喻事情的关键。掌握时机和关键。形容人机灵
典故: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宾白》:“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强凫变鹤之多也。”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新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注释:将钟改铸为铃。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典故:《汉书·高帝记》:“……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倔于长者。’沛公辍足挥洗,起谢之。”指好儿子,好媳妇。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7回:“展爷在家一天,倒觉的分心劳神。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
注释: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典故: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薛佛》:“其心欣欣然,若笼禽槛兽之得逸,莫我如也。”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猿背弯躬,醉眼朦胧,腰项斜称,呀!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头的,鲜血淋漓,好不惨伤。”
注释:指申诉冤屈。沦:深入;浃:通彻。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
典故: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王公伯言简意明地说:‘他的刑判得不合理,而且他没认罪。’”指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台平田普岸禅师》:“济心语曰:‘欲观前人,先观所使。’便有抽钉拔楔之意。”
注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匡:背壳。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典故:宋·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比喻微薄的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