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

成语:微言大义

拼音:wēi yán dà yì

解释: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比喻利用职权给予他人某些不应有的方便和利益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五代》:“而独称王仁裕、和凝为文章宗匠,以饶著作故。”


例句:

出自: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注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存:保存。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典故: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谨能胜祸

《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注释:蠖: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典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猪。比喻少见多怪。

狰狞面貌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一个个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团粪草,只顾外面打扮得美服华冠,可不象个金漆马桶。”

注释: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形容一味着急,毫无办法横:不测,意外。指出乎所料,突然兴起

典故:《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同“铁板铜琶”。

含含糊糊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注释: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直:正直;屈:理亏;巧:灵巧;拙:笨拙。很正直的人表面好像枉屈,很灵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

典故: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6回:“后来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体,食不充饥。”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不期然而然

语出晋·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注释: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典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