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地裂山崩
拼音:dì liè shān bēng
解释:命、啸:呼引,呼唤;俦、侣:同伴。招乎意气相投的人,一道从事某一活动。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等量齐观”。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例句:
出自: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便是佛旨纶音,要把她送到龙宫去,作个龙女,也许是万两黄金,买不动她那不字儿。”
注释: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典故: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厅前多古树,有拿云攫石之势。”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注释: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红、绿:指花、叶。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典故: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统精兵直指潼关,料唐家无计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清·恽敬《上曹俪笙侍郎书》:“而大江南北,以文名天下者,几于昌(猖)狂无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势力至今未已。”
注释: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典故: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幅员:领土面积,指国家疆域。宽窄叫幅,周围叫员。用来形容疆域辽阔。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0卷:“枯木不复生,其牙叶纵遇阳和之春,长为阴冥下鬼,毕于朽腐,可谓愍嗟,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注释: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指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典故:《隋唐演义》第四九回:“罗成见线娘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没,点水不漏。”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注释:谓衣食节俭。 宋 苏轼 《刘夫人墓志铭》:“性不蓄財,浣衣菲食以終其身。”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典故:晋·左思《魏都赋》:“设官分职,营处署居。”秃笔成坟,砚磨穿孔。指写作著述功力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