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毫分缕析
拼音:háo fēn lǚ xī
解释: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为遭受冤屈而喊叫。
出处: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例句:
出自:
并偷媚取容,实名教之罪人也。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岌》
注释:比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和腐蚀的手段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典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
注释: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同“含英咀华”。指笔、墨、纸、砚。 宋 梅尧臣 《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文房四寳出二郡,邇來賞愛君與予。”《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學士遂令院子取將文房四寳,放在面前。” 周立波 《扫盲志异》:“文房四宝给捧出来了。”亦称“ 文房四物 ”、“ 文房四士 ”。 宋 陈师道 《<寇参军集>序》:“ 張 、 李氏 之墨, 吴 、 唐 、 蜀 、 閩 、 兩越 之紙, 端溪 、 歙穴 之硯,鼠鬚栗尾狸毫兔穎之筆,所謂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極天下之選。” 宋 陆游 《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水複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獨相依。”
典故:王朔《我是“狼”》:“特别是那时,这种发现都会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背叛。”贿:财物;艺:标准、准则,引伸为法度、限度。贪求财物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注释:指惶愧失色,惊恐不安。名垂久远,永不磨灭。
典故: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晋书·宣帝纪》形容时光消逝如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快。形容时光消逝如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快。
《隋书·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条:……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注释: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钗:妇女的发饰;荆:灌木名。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典故:《韩非子·说林上》:“《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泛指皇亲国戚。
《魏书·节义传序》:“至于轻生蹈节,临难如归,杀身成仁,死而无悔。”
注释: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典故: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日剑阁,壁立千仞。”《水经·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